十年,可以成就一段旅程,也能让一个品牌完成蜕变。来自台湾的原创钟表品牌「吟游诗人的呢喃」(Bard's Whisper,简称BW),就在迈入十周年的这一年,正式揭晓了品牌迄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东仪万象表《朱雀》。(朋友圈:88309260)
▲创立于2015年的BW坚持台湾制造,结合艺术与工艺,透过时计说故事,用每一件作品传递文化情感,是台湾独立制表的重要代表。
这款时计不仅是纪念,更是一场风格上的大转向。 BW从创立初期的欧式浪漫设计,回归到东方哲思与神话底蕴,透过《朱雀》这件作品,诉说一段从个人旅程走向文化回望的故事。 《朱雀》集合了近四十位职人之力,以BW独特的「联名共同创作」制表模式完成,这除了是协作的模式,还有点像是一场关于「意志与美」的集体修行。
▲左起依序为手工皮带制作匠人黄圣翔、金雕微绘职人倪圣翔、信乐团键盘手Tomi、BW创办人张森杰、信乐团吉他手Lee Q、信辉精密工业董事长叶秀卿,以及3D建模设计师贾龙樨。
这次《朱雀》共推出七款不同版本,从不锈钢、黑色DLC到玫瑰金PVD,再到高阶纯银微雕款,不追求限量炒作,也没有浮夸包装,这一切的设计逻辑,正是BW一贯的风格——把焦点还给工艺本身。手表一律采用42mm表径、蓝宝石镜面、牛皮表带与30米生活防水等配置,保留佩戴上的舒适性与实用性,这些细节看似基本,却正是BW让艺术贴近生活的体现。
▲《朱雀》是BW十周年代表作,标志品牌从欧风美学走向东方哲思,象征风格转折与文化回归,也展现对台湾工艺的深厚敬意。
手表面盘由3D建模师贾龙樨操刀设计,运用层层堆叠的微缩技术,让朱雀栩栩如生地跃上面盘。微雕与镶嵌部分,则出自拥有30年金工经验的倪圣翔之手,尤其是以纯银制作的版本,单就羽毛纹理的雕刻与打磨,就要耗费约200个小时,近乎是一件雕塑品的规格。
除了视觉张力,《朱雀》在结构上也有不少亮点。表壳交由台南信辉精密工业制作,这家创立于1955年的老厂,至今仍保留手绘图与Windows XP系统,却能熟练处理像大马士革钢这类高难度材质,这种「旧方法‧新挑战」的制程精神,为台湾工艺注入一种温厚的力量。
▲这款表由近四十位职人共同打造,透过BW独有的协作模式实现创作共享,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作品价值的一部分。
BW创办人张森杰曾说:「有意义的地方再创,才是品牌的使命。」这句话,清楚写在《朱雀》的气质里,从造型到色调,都不再追求西式钟表的繁华对称,而是转向东方文化里含蓄、象征、层次的语言。
朱雀,作为东方神兽之一,掌管南方与火,是夏之象征,也代表了再生与希望。在设计上,这种意象也被转化为面盘中锐利而柔和的线条层次,仿佛火羽翱翔,BW也特别选用Sellita SW200自动机芯,象征东西工艺的结合,既尊重传统瑞士机芯工艺,也坚守台湾制作精神的平衡。
▲面盘由3D建模与金雕双技术打造,立体朱雀层次分明。其中纯银版本雕工细致,需200小时以上,展现珠宝级工艺与艺术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仪万象表《朱雀》手表发表会现场,不只有钟表人,也有音乐人的身影,包括信乐团的Lee Q与Tomi都亲临献上祝福,并不约而同提到被BW那种「花数百小时打磨一个细节」的执着所感动,这份与创作同频的共鸣,也让BW的作品不只是「产品」,更像是一首可被传唱的诗。
如果说《朱雀》是品牌十年的总结,那么另一款2024年问世的《美杜莎之歌》则象征了下一步的远望,今年这款作品已代表BW报名GPHG日内瓦钟表大赏的「挑战奖」(Challenge Prize),试图在国际舞台上为台湾工艺争一席之地。
▲不只是配件,《朱雀》更像一种信念的象征,透过朱雀意象带来守护与指引,让佩戴者在日常中感受到力量与安心。
从一只表开始,BW试图让世界听见这片土地的细腻与坚持,《朱雀》让我们看到,在AI横扫、量产当道的时代,还有一群人选择「慢」与「真」,用一只手表好好说故事、传情感、表态度;如果你也相信,时间值得被好好对待,那么BW的作品,可能会出乎意料的切中你爱表的初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