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价值的表存在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不好意思我这么直接地说。貌买表也有5.6年了,就算和你们编辑相比差很远,这一二年也只关注首达翡丽、爱後、江诗丹顿,最多加上朗格、国纳等几个小品牌。刚入门时买了一些浪琴、泰格豪雅,之后入手了劳力士、欧米茄,现在我对中价位表完全不关注了。和很多表友相比,我还算是醒悟得晚的。所以我一直搞不懂,这些中价位的表是不是会慢慢消失?
答: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多玩家都经历过的阶段,而且在相对新兴的市场中尤为明显。根据我们从chrono24获得的数据来看,收藏市场从2000年左右的“追大货求重仓”,正在迅速地向目前流行的“追话题求流动”过度。
简单地说,就是二十多年前,钟表玩家、藏家更加关注大型拍卖会中的标杆产品,如百达翡丽的5070、3448、2499、130等等,并将预算集中投入其中,以此建立自己的收藏。近些年来,玩家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话题款,譬如劳力士的Daytona、欧米茄的超霸等,而且追求短期持有的思路盛行,藏品的流动性越来越明显。
数据的走向表明,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新兴传播形式的快速发展,玩家对钟表的关注点也从价格和技术的顶尖领域迅速走向能获得最多流量的话题款式,其代表品牌是劳力士、欧米茄、卡地亚;而交易量的峰值还略微低于关注度的平均值,逐渐向帝舵、浪琴、泰格豪雅移动。
中国市场的情况略有不同,玩家关注点和交易峰值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chrono24在其Magazine栏目中分析这些数据后,得出亚洲买家更热爱贵价腕表的结论,还是有道理的。特别是以产业背景和历史、情怀为卖点的产品,当消费还未形成传统,人们就更乐于通过趋同来避免犯错。
譬如泰格豪雅、浪琴、美度、雷达的很多灵光闪现的复刻精品,上市后在全球其他市场都被一扫而空,迅速流入二级市场并出现超公价交易的状态,而在中国市场却成了滞销品。这其中除了对钟表产业背景和发展沿革的生疏之外,强烈的趋同心理造成对强势头部品牌的过度追捧,间接造成了沈先生所表述的——中价位的表似乎没有存在的意义。
对成熟的买家、行家、玩家、藏家而言,价格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部分,而且绝不是举足轻重的关键因素。建议大家去看看Hodinkee网站视频访问专栏中Ben Clymer和有古董表收藏教父之称的John Goldberger(真名Auro Montanari)谈论古董表的节目,在视频的最后,Goldberger表示他最近经常戴的全青铜版的帝舵、特别版的浪琴和卡西欧——这可是行业巅峰级的大玩家的自述!

评论